公益信息 PublicWelfare
首页   >   公益信息   >   信息中心
开园半年 运行正常 初见成效---苏州公益园运行半年综述
发布时间:2015/6/9 19:20:41 来源: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核心提示:
 

01.jpg

今年5月12日正式开园运行的苏州公益园,坚持“一切为了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宗旨,紧紧围绕基本功能,按照“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努力打造苏州公益品牌”的运行目标,展开各项日常运行活动。目前,共有进驻组织15家,其中入驻组织9家、受育组织6家,专职人员总数达60人。开园半年来,各方面运行正常、初见成效。

一、基础工作扎实有效

苏州公益园按照“政府主导,民间运行,专业支持”的基本模式,规范地展开基础性工作。一是建立管理机构。成立由所有进驻组织(包括入驻组织、受育组织)和党支部派员组成的“苏州公益园运行委员会”及其每月例会机制,负责协调和管理园内日常运行工作。二是构筑运行机制。制订了《苏州公益园运行规程》、《苏州公益园进驻组织公约》、《苏州公益园运行委员会运作制度(试行)》、《苏州公益园园内活动制度(试行)》、《苏州公益园轮值制度(试行)》和《苏州公益园图书阅读管理制度》。三是建立专业支撑。为确保日常运行的专业性,组建“苏州公益园运行专家库”,分别就运行事项、业务活动、项目审定等,向运行委员会提供专业指导、业务咨询和专家建议,聘请了专业学者方面、基层组织方面和行政事务方面的23名专业人士为“苏州公益园顾问”。四是形成契约关系。市民政局委托民办非企业单位---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专业打理苏州公益园,并签订了《委托运作协议书》;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与所有入驻组织和受育组织,分别签订《入驻协议书》、《孵化协议书》;苏州公益园已与30家高校、企业和基金会等建立了“公益伙伴”关系。五是加强党的建设。在市委非公党工委的指导下,苏州公益园建立了“苏州市社会组织党员服务中心”,开辟了社会组织党员联系岗,与13家社会组织的党组织确立了联系关系,形成了社会组织的“区域性党建基地”。正在筹建“苏州公益园党支部”,具体开展进驻社会组织的党员管理、市属社会组织零星党员的组织挂靠和市属社会组织的党建联系。

二、组织孵化规范推进

苏州公益园公开征集了6家处于初创期的备案和登记不到1年的运行比较规范的具有特点的创新性、成长性较好的公益类社会组织和社区社会组织入园孵化。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统一制定了培育孵化大纲,并为每个受育组织量身定制了实施培育方案,重点帮助受育组织提升内部能力、搞好环境建设,促进其可持续发展,重点提供发展规划、战略选择、管理咨询和治理指导、发展外围支持等培育服务。目前,基础性培育已经完成7个专题的系统培训,考察、讲座、沙龙、观摩、交流和拓展等辅助性培育工作正在有序展开,个别辅导、课题演练等针对性培育工作也在逐个实施。并且,十分注重帮助受育组织解决成长和运行过程中碰到的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目前,3家受育组织成长变化较明显,3家受育组织履行了注册登记手续,预计在孵化期内出壳50%的孵化目标有望实现。

三、项目研发成效显著

首先,全体参加第三届公益创投活动。园内15家进驻组织,除了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苏州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等4家直接参与了第三届公益创投活动的专业运作外,另外11家共创意设计了17个公益项目,最终有8家中标了9个公益项目。其次,全力参与首届公益采购活动。入驻组织苏州市乐仁乐助公益发展要评估中心,承担了首届公益采购活动的专业运作,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苏州市社工协会参与了优秀公益项目的筛选和优化,形成了5个发标项目,还参与采购过程的专业评标活动;苏州市众合社工事务所和苏州市汀斯社工事务所等3家入驻组织参加投标,结果中标2个公益采购项目。还有,积极参与社会各方面的项目研发。苏州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承接了“汇丰中国社区建设计划”在苏州的策划及其执行,苏州市众合社工事务所和受育组织“儒林童公益服务队等2家组织的3个公益项目中标;还有6家组织分别参与了市妇联的“微创投”、团市委的“笑果计划”、“青年创意百强项目”、市残联的“双扶计划”和市计生委“优孕计划”的项目研发、设计和投标、中标。

四、能力提升稳步实施

一是坚持共同成长。苏州公益园秉持“陪伴成长”理念,努力推动所有入驻组织和受育组织一起来建设共同成长的家园,实现组织共成长、能力同提升。实践中做到,园内一家有活动、大家都参与,一家有困难、共同来帮助,一家有成果,人人来分享;园内有相关的培训、讲座等,通知各组织一起来听课,组织参加社会上的公益活动,邀请相关组织一起去学习。对于受育组织基础性培育的7堂系统培训课程,分别邀请园内入驻组织负责人授课、其它成员一起听课,组织申报等级评估参观考察高等级社会组织,邀请其它进驻组织派员参加。受育组织都是第一次参加公益创投活动,创意设计公益项目过程中,分别得到了入驻组织的指导帮助和统一组织的“集中辅导”、“模拟评审”。通过多途径、多形式的社会组织组织公益实务拓展和社会工作业务实训活动,所有进驻组织的活动策划、项目推介、团队管理、资金募集、资源整合和总结提高等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二是积极对接社会。园内不少组织,都主动指导和帮助了街道和社区社会组织创意设计公益项目,参加第三届公益创投活动;苏州公益园为姑苏区60多家参与创投活动的社会组织,进行项目设计和现场陈述专题培训。推进园内组织规范化建设,指导入驻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组织等级评估活动,园内已有4家申报今年的“4A”评估。苏州公益园为“苏州市社会工作督导人才三年培养计划”提供了实施场所,开展授课、沙龙、拓展、实训和小组督导、个案辅导等培训活动。三是主动对外交流。苏州公益园分别派员观摩了“广州公益慈善推介会”、“第三届全国慈善交易会”和“第二届姑苏区公益交流推介会”,组织了所有进驻组织14人,参加了“第四届上海公益伙伴日”活动,进行观摩学习。已经进行了相关的需求调查,正在积极筹办“公益大讲堂”或“公益论坛”,为苏州公益事业发展交流经验、贡献智慧、扩大影响。

五、链接平台初步搭建

一是开设信息链接平台。“苏州公益园”网站及其“公众微信平台”订阅号,每天推出相关社会组织和公益活动的信息;建起“苏州公益园QQ群”(园内组织的成员之间)、“苏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QQ群”(全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负责人之间),保持了经常的沟通和联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二是确立公益伙伴联盟。开展“校社协作”(与院校)、“企社协作”(与企业)、“社社协作”(与基金会、枢纽型社会组织)等“跨界联盟”和公益协作活动,苏州公益园已拥有固定的公益伙伴30多家。三是承办大型主题公益活动。正在负责筹备承办将于12月份举办的“苏州市首届公益伙伴周”活动,筹办“公益五百行”活动(即在全市组织百家公益组织、动员百家企业、发动百名社会工作者、召募百个志愿团队、对接百项公益项目),集中进行公益活动的展示、交流和公益项目的对接、交易,创造苏州公益特色。已征集公益项目130多个,将要进行项目梳理、优化、包装和推介。四是拓展资源链接关系。苏州公益园已与周边的石路街道、留园街道和佳菱社区建立了业务协作关系;已为10多项公益需求和公益资源,进行了有效的转介、沟通和对接。所有进驻组织在实施项目期间,都与项目落地的街道及其社区,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协作关系。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陈剑平主任受聘于团中央“全国志愿服务广州交流会”和团省委“大学生创意大赛”的专家评委,参与了团市委、市残联和姑苏区公益创投活动的项目评审工作。

六、示范引领积极展开

一是宣传推介。苏州公益园的大厅展览、网站链接、资料发放、现场查询、影像播放和实物展示等宣传推介形式,天天对外开放,利用接受领导检查指导、接待相关考察交流、接纳社会参观访问等机会,营造公益氛围,倡导公益理念,扩大公益影响,普及公益知识。周乃翔、徐国强、郭腊军、盛蕾等市党政领导和民政部、省民政厅的领导,先后来园视察指导,苏州公益园每周都要接待来自党政机关、群团部门、本市公益界和外地同行等的调研、参观、考察、指导和交流。前六个月共有29个团队、708人来园参访,平均每月接待4.8个团、118人参访。二是举办活动。现在,苏州公益园内的公益活动风生水起、热闹非凡,开园半年来,共计组织活动217场次、平均每月36多场次,有5711人次参加活动,平均每月951多人次;园外不少社会组织也借用园内场所,进行大会、培训、讲座、交流、论坛和沙龙等活动。三是专业指导。苏州公益园与全市29家各类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立了业务协作机制,定期举办“业务交流会”。发挥入驻组织的专业优势,组织实施对各地的培育基地进行业务指导和专业督导。目前,苏州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正在专业指导常熟市开展公益采购活动和工业园区社会建设创新中心的专业运行,苏州市乐仁乐助公益发展要评估中心正在专业指导吴江区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吴江公益园”的建设和运行。

苏州公益园全体入驻组织和受育组织,正在认真总结半年来的运行经验,努力搞好年前需要展开的各项活动,积极筹备好苏州市首届公益伙伴周活动、“公益大讲堂”和苏州公益园党支部,精心策划好明年运行目标及其任务,争取来年有个更好的“收成”。

 

 

 

 

苏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

 

二〇一四年十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