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进一步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在第60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3个“江苏志愿者日”,市民政局启动第三届“慈善同心·志愿同行”申报工作。
活动方式
第三届“慈善同心·志愿同行”以关爱“一老一小”志愿服务项目作为切入点,依托社区平台,发挥社会工作者专业优势,培育社区社会组织,招募社区志愿者,链接社会慈善资源,激活“五社联动”服务机制,调动社区层面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围绕“一老一小”开展各类慈善志愿服务。
活动拟在全市征集15个志愿服务项目,每个项目由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资助2万元作为“种子”资金,并帮助链接社区慈善基金,对接30名持证社会工作者,赋能15个社区社会组织,招募百名社区志愿者。同时,在每个项目落地的镇、街道挂牌成立一个志愿服务站,并孵化不少于2支志愿服务队伍,畅通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途径,促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
申报主体及条件
申报项目实施主体须为由社区组织或个人在社区(镇、街道)范围内单独或联合举办的、在社区范围内开展活动的、满足社区居民不同需求的社区社会组织。具有财务独立核算能力的组织可直接申报,其他不具有财务独立核算能力的志愿服务队伍可联合社会组织申报。同时应满足以下条件:
1.组织机构健全,财务管理规范;
2.近两年年检合格或年报完成,法定代表人无不良信用记录;
3.配备或聘请不少于2名持证社会工作者,并招募社区志愿者不少于8人;
4.在江苏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等志愿服务平台注册(网址:http://js.chinavolunteer.cn/jszy/home)。
实施步骤
1.项目申报。面向全市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征集慈善服务项目,各县级市(区)民政部门发动指导本地区社会组织申报项目,择优推荐。
2.项目优化。委托第三方监管机构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开展专项研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主题和重点,找准着力点,对申报项目进行完善优化。
3.项目实施。由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项目执行主体及第三方监管机构签署三方协议,拨付项目扶持资金,指导跟进入选项目有效实施。各项目执行主体按计划实施项目, 宣传展示志愿服务活动风采,并按规范做好日常活动记录,接受第三方监管机构对项目执行情况的动态监督管理。
4.结项总结。各项目执行主体就项目开展进度、取得成效、经费使用等项目实施情况形成项目结项报告书,提交第三方监管机构进行结项评审。
5.项目评优。由苏州市民政局、苏州市慈善总会(基金会)根据专业社工对接情况、社区志愿者招募数量、社区慈善基金链接体量、志愿服务站建设成果、受益群体满意度等指标,评选优秀项目。
6.宣传推广。通过市级媒体平台,宣传推广“五社联动”实践经验,培树具有创新性、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特色品牌,着力推进“五社联动”走深走实。
材料报送
1.材料内容:申报书(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须提供电子版、纸质版各一份,纸质版请分别加盖申报主体和推荐单位公章。
2.截止日期:2023年3月24日。
3.报送方式:各县级市(区)民政部门汇总各地申报材料并择优推荐。市本级符合条件、有意参加者请将申报材料报至市民政综合服务中心慈善服务科。电子材料请发送至指定邮箱,纸质材料邮寄送达。联系方式:冯婧,65246669,csc@mzj.suzhou.gov.cn,姑苏区凤凰街334号。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申报表
转自:苏州民政